近代中医药文化的发展

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状况异常复杂, 中医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继续发展 。 早在19世纪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兴建大量医院、学校及药房, 使西医学急速发展起来 。 另外, 政府的医疗政策主导了医学发展 。
 
例如1920-1940年国民政府期间, 政府采取排斥、抵制中医的措施, 认为提升西医学地位等同将国家现代化 。 西方医学传入后, 一些医家试图将中西医学加以汇通, 从理论到临床, 从药物到处方都提出了独特见解, 形成中西医学汇通的思潮和学派 。
 
这对中医的后来发展有深远影响, 造就中西医并存的局面 。
 
中华民国是继清朝后的一个时期 。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建立中华民国, 就任临时大总统,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 。 由于当时帝国列强侵略和争夺, 北洋军阀之间连年混战, 使中国陷入极端混乱的局面 。
 

近代中医药文化的发展

文章插图

1927年,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, 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。 通过南京政府整合及镇压, 最后基本实现了全国统一 。
 
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, 标志中医药发展的高峰期过去 。 当其时百姓不但受到饿荒折磨, 全国各地还有数10万人死于传染病, 如霍乱、鼠疫、天花、黑热病、白喉、猩红热、疟疾、结核或寄生虫病等非常猖獗 。
 
新文化运动及政治社会改革活动是当时的潮流 。 文人学者高喊民主与科学, 百姓希望中国再次强盛, 以对抗西方资本主义 。 不幸地中医学被贬为"不科学思想", 是推动国家现代化的障碍, 因此政府采取抵制措施 。
 
抵制中医运动声势浩大, 国民政府卫生官员汪大及余岩等更提出议案要取缔中医学 。 1929年国民政府通过余岩等人提出的"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", 同时进一步建议实行新的医疗制度 。
 
议案内批评中医理论为贷空结论, 中医治疗方法如针炙等是迷信活动 。 提案通过后, 立刻引起全国中医界的极大愤怒和强烈反对 。 132位中医团体代表集结在上海, 组成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, 向政府请愿要求取消决议 。
 
当时政府消灭中医学的具体方法包括, 严格限制中医执业、禁止所有医药广告刊登及不准兴办中医学校及医院 。 在此非常时期, 热心支持者仍继续开办学校和出版刊物, 为捍卫及保存中医药知识起了积极作用 。
 
最后种种抵制措施虽未达目的, 中医药仍然得到普遍支持, 特别是乡镇居民, 但中医事业已造成严重的摧残 。
 
近代中医药文化的发展

文章插图

· 中西医汇通及科学化思潮
西医学在中国的突出发展, 为中医带来巨大冲击, 然而很多中医师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传统文化 。 他们建议并除中医的缺点, 同时吸收西医学的优点 。
 
当时医学家都提出一些汇通中西医见解, 并且不继为后人承接, 逐渐形成了中西汇通思潮及学派, 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。 初期的表表者有:张锡纯、恽铁樵及杨则民 。
 
在消灭中医措施的压力下, 仍有一批热爱中医事业的有识之士, 为了保存和发展中国医药学, 力创办中医院校、出版中医药杂志及组织中医学会 。 例如丁甘仁及谢利恒等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(1917), 包识生等创办神洲医药专门学校(1918) 。
 
他们一边忙于诊症及教学, 一边专注于编写教材, 成功培养了一批中医药人才, 成为后期继承及发扬中医学的骨干力量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