娱乐知识|火烧连营七百里的是谁,火烧连营七百里的吴将是( 二 )


7赞
火烧连营七百里 , 以少胜多 , 这位大败刘备的名将是谁? 刘备是君主 , 刘备说了算 。
更何况后方初定 , 没一个治世奇才 , 能罩得住吗?
出去打仗 , 后方不稳能行吗?
刘备是报仇心切,几乎倾巢出动去伐吴,家里至少要有防御的.
火烧连营七百里是哪场战役?刘备讨伐东吴的原因是什么? 火烧连营七百里是哪场战役?夷陵之战 , 又称彝陵之战、猇亭之战 , 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 , 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, 也是三国“三大战役”的最后一场 。
刘备讨伐东吴的原因是什么?蜀汉章武元年(221年) , 刘备为报吴夺荆州、关羽被杀之仇 , 率大军攻吴 。
吴将陆逊为避其锋 , 坚守不战 , 双方成对峙之势 。 蜀军远征 , 补给困难 , 又不能速战速决 , 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 , 以致锐气渐失 , 士气低落 。 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 , 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 。 陆逊看准时机 , 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 , 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 。 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 , 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 。 蜀军大乱 , 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 。 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 , 决定了夷陵之战(猇亭之战)蜀败吴胜的结果 。
火烧连营七百里在三国演义中指的是谁 这位大败刘备的名将 , 是东吴的年轻将领陆逊 。 火烧连营七百里 , 以少胜多 , 他以这初出茅庐的一战 , 向东吴的统治者孙权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。 他这初出茅庐的一战 , 也是蜀汉衰亡的开始 , 敲响了蜀汉衰亡的丧钟 。
当时的刘备 , 早已被仇恨冲昏了头脑 , 听不进去忠诚的劝告 , 其中就包括诸葛亮的劝告 。 就连诸葛亮的劝告 , 他都不予听取 , 不加以采纳 , 可见他当时的头脑已经极度的混乱 , 无法清醒地看清当时的形势 。
这样一个处在消极状态的、恶劣状态的刘备 , 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 , 迎来了他这一生当中最后的对手 , 东吴的陆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小将 。 于是久经沙场的刘备 , 他犯了一个一生当中最为致命的错误 , 那是他以往的人生当中所没有犯过的错误 , 就是轻敌 。
自认为久经沙场的他 , 看不起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小将 。 他终将要为他的这一错误付出代价 , 而且是极为沉痛的惨重代价 。
刘备不听劝告 , 坚持将军营连成一片 , 七百里连营 , 刘备此时沉浸在自己强大兵力的幻想当中 , 他不知道他的敌人早已潜藏在他的周围 , 只等待着他露出最致命的弱点 。
等到陆逊看清楚刘备的轻敌之后 , 他知道刘备对此并没有防备 , 他知道自己是时候出手了 。 于是他对着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使出了他的杀手锏 , 那就是放火 。 由于将军营扎成一片 , 火势瞬间就蔓延了开来 , 无法扑灭 , 无法挽回 。 最后火海一片 , 吞噬了浩浩荡荡的七百里连营 。
他终于为他的轻敌付出了代价 , 而陆逊也得以借着这次以少胜多的战役一战成名 , 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将 , 晋升成为东吴日后的大都督 。


火烧连营七百里的故事? 陆逊(183-245) , 字伯言 , 东吴四英将第四位 , 孙策的女婿 。 赤壁之战时就随东吴军参战 , 但一直没有受到重用 。 后来向吕蒙献白衣渡江之计 , 使得吕蒙成功袭取荆州 。 221年 , 已经称帝的刘备起大兵攻打东吴 。 东吴连战连败 , 阚泽向孙权推荐陆逊 。 孙权果断任命陆逊为都督 , 统领三军 。 陆逊在彝陵用火攻之计大破刘备 , 立下了奇功 。 诸葛亮北伐时 , 东吴作为蜀汉盟国也几次北伐 , 陆逊很能看清时机 , 每次都能获得一些局部胜利 。 后任东吴上大将军 。 顾雍死后 , 孙权改任陆逊为丞相 。 但陆逊身在荆州 , 只是遥领其职 , 没有丞相的实权 。 在三国时期能同时任大将军(武将最高职称)和丞相(文官最高职称)两职的人只有陆逊一人 。 然后孙权疏远了太子孙和 , 有意立孙亮为帝 , 陆逊苦谏不听 , 过不多久 , 孙权将陆逊所有外戚都发配到外州 , 又派人到荆州见陆逊 , 当面指明陆逊的所谓“二十条罪状” , 陆逊听后忧愤而卒 , 终年六十三岁 。 陆逊死后 , 其子陆抗运其灵柩回建业 , 当面向孙权辩明了这所谓“二十条罪状”的荒谬 , 孙权也不得不为陆逊守灵 。

推荐阅读